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哈佛教育學家:一直勸孩子學習,是最失敗的教育方法

文章授權刊登/媽媽經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孩子學習的好不好是父母最操心的事,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安排上各種補習班,一到五平日白天都要去學校上課,有時候晚上接著補數學,週末甚至還要補英文,導致孩子無法休息。
學習不只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歷,讓他出社會後有一張漂亮的門票,起跑點比別人更高,但學習更深長的意義是知識的積累,所以學者開始提倡終身學習,希望孩子的學習不要只侷限於應付考試,學習是我們一路上的夥伴,指導我們各種事。

家長們深知這點,因此他們用心良苦,每日每夜地驅使著他們的孩子學習。然而,哈佛大學教育學家Lisa A. Goldman在某次講座上說:「勸孩子學習,是最失敗的教育方法。」

勸孩子認真聽課,是沒有用的

很多家長認為認真聽老師講課,就是學習,但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事實證明: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把老師的一字一句都聽得清楚,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也不一定都是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所以聽課只是學習的一種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Jerome S. Bruner(1915-2016)提出「發現學習論」,他認為勸孩子學習是沒有用的,重點在於孩子是不是主動去學習。他特別強調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孩子有沒有透過主動探索去獲取知識。

Bruner認為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生主動形成的認知結構,就像一個倉庫一樣,這個倉庫不是空的!裡面保存著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而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結合起來,簡單來說就是,「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

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鴻溝

我自己有一些經驗,我上高中的時候,發現隔壁的同學上課非常的專注,兩眼總盯著老師不放,把老師的話都抄寫在課本上,當時心想這位同學真的很認真!但他的考試成績出來卻是不及格,我覺得太困惑了,看著他兩眼黑眼圈,便上前去關心他怎麼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沒有時間複習?」結果他回我:「沒有,我昨天熬夜讀到天亮。」

比起聽課,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聽進去?聽不聽得懂?有沒有抓到重點?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讀書的方法?當下我才發覺,原來不是每個人生下就會唸書,每個人的起始點都不一樣,有些人不太理解自己,學習效率就不會高,必須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達到相同的程度。

Bruner之所以提倡主動性,就是為了因材施教,主動學習就意味著學生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這個過程至關重要呀!無法靠被動地接受知識來完成,而是學生需要發揮自主性,自覺地去實踐。

聽老師講課,是一個自願的行為

另一個美國心理學家David Pawl Ausubel(1918-2008)進一步提出「意義學習論」,他認為老師端的講解式教學應該是教學的主要模式,才能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孩子必須積極主動去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繫,但前提是孩子的認知結構中需要具備能夠同化新知識� ��舊知識。

因此,正確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想學」和「能學」,孩子想要知道今天傳遞的新知識,以及孩子具備先備知識得以銜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有發現知識的信心,以及培養探索知識的渴望,幫助他們在新舊知識之間搭起橋樑。
★原文刊載於此
...... 原文詳見:哈佛教育學家:一直勸孩子學習,是最失敗的教育方法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