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家有「應思聰」 扭轉錯誤心態!幫助思覺失調症回歸社會非難事

家有「應思聰」 扭轉錯誤心態!幫助思覺失調症回歸社會非難事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 藍祚鴻、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 張家銘、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醫師 蔡佳叡
33歲的小南,是一位思覺失調症病友。他20多歲時發病,有被害妄想症狀,常常懷疑同事和朋友老說他壞話、還想陷害他,因而感到焦慮與憤怒,導致工作都無法長久。
小南因為缺乏病識感,一直不願意好好吃藥,造成多次復發、反覆入院。經由精神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終於穩定病情;出院時經由醫師轉介,改為透過居家治療追蹤。現在他每3個月打1次針,症狀穩定,也找到適合的工作,平時會和朋友出去旅遊、看電影、打籃球,笑容也越來越多,年初還結婚圓了成家夢!他表示,現在家庭是他治療的動力,為了家人和工作,顧好健康是首要件。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從發病、治療,到最後順利重返社會,這不只是劇情,其實也是許多患者的真實人生故事…但社會大眾長期污名化思覺失調症,致使病友重返社會困難重重
根據統計,全球思覺失調症終生盛行率為0.5~1%,平均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臺灣約有118,615人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該疾病 好發於青壯期,男性好發年齡在1025歲,女性為2535歲,男性好發年齡較早。可能誘發的原因,為遺傳、體質、外在刺激和環境壓力因素等影響。
  
...... 原文詳見: 家有「應思聰」 扭轉錯誤心態!幫助思覺失調症回歸社會非難事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