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1 看益生菌的流傳時間 是否經得起考驗
益生菌被生物學者發現至今不過200年,已開發出上千種菌株。柳朋馳說,但就人體腸道適應觀點,越早開始食用的益生菌來源,與人體腸道的演化適應越好。
例如,亞洲人食用泡菜約3,000年、日本人食用味增約1,300年,但人類最早食用的益生菌的就來自發酵牛奶-優格,至今約5,000年,堪稱經歷史上最久人體實驗、演化適應效果最好的益生菌。
指標2 看益� ��菌的來源 是否來自原形食物
柳朋馳指出,益生菌繁殖發酵過程的產物總稱為「後生元(Postbiotics)」,許多研究會用「益生菌發酵過程產生的有益物質」來解釋,包含有機酸、短鏈脂肪酸(SCFA)、多醣體、抗菌成份、胜肽及維生素等。
最常見的例子即是黃豆、牛奶,這兩者為益生菌的原形食物,在經過特定菌種發酵後產生納豆、優格。而納豆、優格就富含所謂的後生元,當你食用時不僅吃下益生菌,也吃進了發酵過程中生產出的活性有益物質。
根據國際期刊《小兒腸胃道及營養期刊》最� �研究發現,後生元可以幫助達成定殖率,且能解決活菌不能加熱的限制,保持益生菌的活力跟穩定性直到腸道。
國際期刊《營養》所發表的文獻回顧則提出,許多研究顯示後生元可能與免疫調節、預防感染、脂質代謝、抗腫瘤及抗氧化活性有關。近5年來,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後生元」也成為近年來益生菌國際研究熱門關鍵字。
柳朋馳提醒,就最新研究來看,越接近原型食物的益生菌,如優格,對人體適應成效越好。莫名的追求高數量益生菌、添加膳食纖維等,對益生菌效性並不一定有所助益,購買前不妨多了解菌粉來源、製程環境,才不至於花冤枉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