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乳房長痘痘很正常?小心!這其實是乳癌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 沈彥君  圖片設計/Kato

一名30多歲女子在洗澡時發現右胸長了一個食指大小的腫塊,原以為是顆痘痘,但過了兩個月,痘痘卻沒有消退,前往就醫才發現罹患乳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生已不再是罕見的特例!

「我才30幾歲,沒那麼嚴重吧!」該名女子聽從母親建議前往醫院就診,透過乳房高解析度超音波檢查,發現右胸的腫塊並不是她所想像的痘痘,而是一處邊緣不規則的低回音病灶,後續轉診到乳房外科安排切片,病理結果確診罹患乳癌。

「乳癌」是台灣女性頭號殺手


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為14,217人,簡單來說每37分鐘有1名婦女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高糖高油飲食、環境荷爾蒙的暴露、肥胖及缺乏運動等,而這些後天因素,比較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

國人乳癌年輕化,年輕女性也� ��提高警覺


沈彥君指出,歐美國家大多為停經後罹患乳癌的機率較高,而國人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相較於歐美國家提早了約十年。且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國人小於40歲以下乳癌患者16.6%,美國8%,小於35歲年輕型乳癌病例,台灣9%,是美國4.5倍。

由於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乳房較為緻密、易呈現結節狀,加上受生理週期荷爾蒙變化的影響,若靠自我檢查及臨床乳房檢查也不容易發現。建議乳房健康檢查工具除了傳統X光乳房攝影外,年輕女性更適合採用乳房超音波檢查。

若發現有異常病灶需進一步確認、有乳癌家族史、或曾接受乳房手術等,可再搭配乳房磁振造影(MRI)檢查提高診斷率。
< div>
沈彥君提醒,國人因愈來愈晚婚,生育較晚,也可能無形提高乳癌的罹患風險。呼籲女性朋友應主動定期安排乳房檢查,由專業醫療團隊把關、盡早揪出可疑病灶,有效提早發現及降低乳癌死亡率。
...... 原文詳見:乳房長痘痘很正常?小心!這其實是乳癌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防疫措施】新冠肺炎肆虐中, 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勤洗手依然會有中標危險?!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確診從原先的個位數攀升至破百位,疫情何時終結無人知曉,我們現階段只能靠自我防疫措施自保了。

在這疫情圍繞的公共場合中僅戴好口罩、勤洗手就能防護病毒的入侵嗎?而病毒又是怎麼樣透過公共空間傳染的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以下整理出了目前「新冠病毒COVID-19」容易傳染的途徑及風險:

1)食品容器、包裝

目前雖尚未證實接觸食品包裝或容器會導致感染 COVID-19,但食品容器及包裝仍是增加傳染風險的途徑,目前許多餐廳及小吃都已提供非接觸式販賣及外送,不開放內用僅開放外帶,以減少傳播風險。

建議防疫措施:先使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再將外帶的食物放到乾淨的食物餐具後,將外帶的食物容器丟棄前記得先清潔並消毒所有容器後,再進行洗手再進食。


2)雜貨店、大賣場、菜市場

COVID-19 病毒可能會殘留在由病毒感染者處理過的水果或蔬菜上,我們很有可能不知情因此而接觸誤食。

建議防疫措施:先將手洗淨再使用食物刷具或是蔬果清潔液稍微將蔬果清洗一下再食用;經常重複帶去賣場的購物袋也要記得使用消毒濕巾或酒精噴霧清潔,如果是布袋的話可以使用洗衣機或是烘乾機清洗。


3)居家環境

定期清潔家內經常接觸的表面區塊,例如:門把、桌面、電燈開關、馬桶、水龍頭手把等,這些地方會讓病毒停留在上面數小時甚至數天都有可能。

建議防疫措施:每天回家只要接觸過這些地方,就要立即使用酒精噴霧消毒,避免病毒寄存在家裡好幾天。


4)飲用水

雖目前也尚 未證實出水是疫情傳染媒介,但水是人類必需品,應當過濾再飲用。

建議防疫措施:需將飲水機定期清潔消毒,水質也應進行過濾再飲用。


5)人與人的交流距離

最近很常看到人與人的連結話題,是的!在這疫情敏感期間,人與人之間應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COVID-19 病毒是會藉由談話中的口水飛沫傳染的,對談時應當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相互感染。

建議防疫措施: 與人溝通或接觸盡量保持在 1.5 公尺的範圍,以降低因溝通飛沫傳染的風險。


6)寵物

先前有報導說有些寵物包括貓、狗在與有確診的病患密切接觸後感染了 COVID-19 病毒,但動物並不會有生病的症狀,但卻是傳染的途徑之一。

建議防疫措施:在這疫情敏感期間,應該與家中寵物保持安全 1.5 � ��尺的距離,盡可能將寵物放在家裡避免外出於公共場合中。


7)游泳池、溫泉、水上活動

在有水面的公共場合,很多人會忘記也應當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1.5 公尺,這很容易會造成防疫漏洞,我們應該也要保持安全距離起來水面上時也應當戴口罩。

建議防疫措施:疫情期間建議還是不要到水面公共設施,因在水中的活動是很難做到防疫措施的,即使到了水上活動也應做好安全距離以及戴好 口罩。


8)糞便、尿液、其他液體

目前除了呼吸道飛沫是引起 COVID-19 病毒傳播的主要來源,過去也在一些感染了新冠肺炎 COVID-19 患者的糞便中發現了病毒,專家推測這些病毒可能會透過未經處理的水溝、汙水通道等傳播出去,甚至不僅糞便其他如:尿液、嘔吐物、母乳、精液等都恐怕也有可能傳播。

建議防疫措施:目前可望每個地區除了防疫以外,也應當做好社區的水溝、汙水通道消毒� �潔,才能確保防疫沒有漏洞。


【疫情必看】>>口罩怎麼戴才正確?牢記五個觀念,避免病菌找上門!

【疫情必看】>>比馬桶還髒!錢包放背包細菌滾細菌 別再和這些東西放一起!


...... 原文詳見:【防疫措施】新冠肺炎肆虐中, 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勤洗手依然會有中標危險?!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常靠甜食零食抒發壓力 小心脂肪肝演變成肝癌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諮詢專家/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梁程超  圖片設計/Kato

「醫生,我不喝酒為什麼肝會出現問題?」一名30歲男子不菸不酒,健檢發現有重度脂肪肝,不僅肝功能發生異常、血脂肪也超出標準值。醫師指出,該名男子平時工作壓力大,常靠甜點零食紓壓,若不改善生活型態及調整不良飲食習慣,恐離肝病越來越近。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肝臟演變成脂肪肝的原因可分成兩大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部分的人對於肝臟的認知,都認為過度飲酒才會造成肝臟的傷害,事實上現代人飲食較 精緻、活動量少, 導致三高症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現代文明病頻頻找上門,也就容易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

不良飲食習慣也會讓你的肝變黑白

該男子屬於非酒精性脂肪肝,長久下來的不良飲食習慣,飲食精緻且高熱量,造成罹患...... 原文詳見:常靠甜食零食抒發壓力 小心脂肪肝演變成肝癌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專利!醫:這兩個方法可自行檢測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諮詢專家/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醫科醫師 顏正中  圖片設計/Kato

「肌少症」這個專業名詞,很多人都以為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但隨著生活的便利,現代人活動量越來越少,再加上精緻化飲食而導致營養不均衡,有類似症狀的人越來越多,年齡層也逐漸往下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顏正中表示,曾在門診遇到一位4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全身無力及體重減輕的症狀來就醫。經過問診與檢查,發現她最近半年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三餐不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懷疑可能是肌少症造成� �狀。

所謂的肌少症,指的就是低肌肉質量,低體能表現,與低肌肉力量三大面向。在日常生活上,肌少症比較容易被發現的症狀包括有:行走速度變緩慢、腿部突然容易無力、無法舉起重物,甚至體重減輕,反覆跌倒等等。

當出...... 原文詳見: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專利!醫:這兩個方法可自行檢測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打過水痘疫苗,未來就完全免疫?醫:年紀越大感染風險高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諮詢專家/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家醫科醫師 楊佳莉  圖片設計/Kato

許多人好奇,小時候打過水痘疫苗,是不是從此與水痘、帶狀泡疹完全遠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楊佳莉表示,過去曾有位醫師,小時候打過一劑水痘疫苗,在某次照顧帶狀皰疹病人而感染水痘,且症狀比小孩嚴重,顯示體內抗體早就不足以抵抗病毒。

楊佳莉指出,水痘和帶狀皰疹都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所引起的。在孩童時期,若第一次感染病毒時會長「水痘」,之後大多數人會對這種病毒會產生終身免疫力,不會再得水痘。

但某部分族群,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跟著下降,這時潛伏在神經節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就會被刺激產生成帶狀分布的皮疹水泡,俗稱「帶狀皰疹」。

根據研究統計,成年人在50歲以後得到帶狀皰疹機率就會...... 原文詳見:打過水痘疫苗,未來就完全免疫?醫:年紀越大感染風險高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疫情蔓延時代,印度疫情再擴大,防疫8步驟做好自我防護,別把病毒帶回家!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印度第二波武漢肺炎疫情急速惡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已表示,在印度工作的台灣人至少有11人感染,因此從 5 月 4 日起,14 天內曾有印度旅遊史的人,需送集中檢疫所完成 14 天檢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至(5/3),其實已造成超過 1 億 5294 萬人染疫、逾 320.4 萬人死亡。印度單日新增確診連 12 天逾 30 萬例。

但其實全球疫情擴燒不只是印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還有三個國家也是疫情熱點,土耳其、伊朗、巴西的情況也不樂觀。

我們在這疫情二次蔓延時代,就印度的局勢其實提醒了我們,除非所有人都安全了,否則沒人能真的安全;雖說台灣在防疫上做得很棒,但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每一個人民更該做好自我防疫措施...... 原文詳見:疫情蔓延時代,印度疫情再擴大,防疫8步驟做好自我防護,別把病毒帶回家!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疫情居家料理,教你怎麼吃增加抵抗力又健康!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疫情趨勢逐漸上升!許多人已經開始居家辦公減少外食,當然三餐也都得在家吃了,但在這疫情嚴峻情況下我們要怎麼樣挑選營養又精簡的食材,做出健康的料理呢,今天就來筆記一下吧。

居家簡便料理(一)攝取蛋白質料理,增加抵抗力!

豬肉片拌飯(1人份)

準備食材:豬肉片 150 g、生薑絲 6 cm、醬油 3 匙、酒 2 匙、味霖1大匙、米飯1碗。

增強抵抗力來源:

豬肉 - 多攝取肉能夠補充蛋白質,才能降低感染細菌、病毒之風險。

薑絲 - 薑不但可以改善腸道健康,還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的作用,抵制身體發炎。

?

居家簡便料理(二)攝取豐富纖維素之食材!

蝦仁飯(2人份)

準備食材:白米2杯、劍蝦300克、韭菜3支、水2.2杯、白胡椒少許、柴魚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增強抵抗力來源:

蝦仁-含有蛋白質、鈣、脂肪含...... 原文詳見:疫情居家料理,教你怎麼吃增加抵抗力又健康!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疫情讓人感到焦慮,如何正確調適心理狀態! 疫起來健康!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疫情期間人心慌慌,尤其近日以來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讓人開始出現焦慮緊張的心情,我們又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身心靈呢?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在本土持續擴散的情況下,到處散播著疫情消息,難免人心慌慌,除了會出現不安焦慮的心情以外,也可能因此影響工作以及生活,建議大家在這疫情恐慌時期,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以外,也應當正確的調適心理狀態喲!以下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順便也能檢視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型態做調整。


如何調適內心焦慮,分享五秘訣:

祕訣一‧調-調整作息

將自己作息調整好,別熬夜會讓免疫系統下降,最好晚間11:00前入睡,不但精神也好也不會讓身體代謝機能下降。


祕訣二‧ 放-放鬆身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訊息通知,難免會內心感到擔心焦慮,先讓腦袋放空靜下心來深呼吸十次,等到...... 原文詳見:疫情讓人感到焦慮,如何正確調適心理狀態! 疫起來健康!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注意!疫情惡化期間,別讓孩子視力也跟著惡化!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疫情期間,全國孩童已開始改在家遠端上課,在停課不停學期間,也使得孩童近視的風險提升,醫師提點爸媽2大重點對抗孩童惡視力!

據統計,台灣近視的人口比例, 18 歲以下學童的近視盛行率高達 90%,並且高度近視的盛行率則高達 24%,現在身為爸媽可真辛苦一方面要工作,還要在家照顧居家上課的孩童,不僅如此現在更要擔心長期在家使用 3C 時間變長的孩童們提升近視的風險;長安醫院眼科主任郭鐘元 醫師提醒 2 大護眼重點,爸媽一起筆記吧!


2 大護眼重點

護眼法則(一)-「30/10 原則」-近距離用眼時,30 分鐘就要休息 10 分鐘。

護眼法則(二)-「減少看近」-減少各種近距離用眼的工作,不只 3C 產品,畫畫、拼圖、彈琴看譜…這些都是屬於近距離用眼,一定要適當的減少。


醫...... 原文詳見:注意!疫情惡化期間,別讓孩子視力也跟著惡化!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女生!貪吃這些食物,讓你子宮老超快!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天氣炙熱!相信很多女生忍不住想吃些冰涼的食物消消暑,如西瓜、水梨、柚子、石蓮花、蘆薈等等,但這些食物都偏向寒涼性,吃過多恐會增加婦科疾病發生率。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寒性涼性食物,身為女性的我們得少吃,避免影卵巢子宮因過寒導致每個月經血排不乾淨或是逆流喲!

寒性食物-

冰品、冰飲、香蕉、蘆薈、石蓮花 、苦瓜、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生菜及海鮮等。


涼性食物-

空心菜、蒿苣、白蘿蔔、豆腐、奇異果、柿子、小麥、小米、大麥、蕎麥、寒天等。


除此之外,女生還有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你的子宮提早老化呢?女生們,快來自我檢視一下吧!

壞習慣 (1) 經常飲酒過量

壞習慣 (2) 經常吃冰、冰飲

壞習慣 (3) 經常熬夜、日夜顛倒、睡眠不足

壞習慣 (4) 不愛運動、坐臥時間長

壞習慣 (5) 總是...... 原文詳見:女生!貪吃這些食物,讓你 子宮老超快!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生活中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乳癌發生機率增加?!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乳癌在婦女癌症中排名第一,根據衛服部統計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提醒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女性乳癌的成因其實與荷爾蒙息息相關,尤其是曾經患了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的人更要注意,更要定期接受醫師的篩檢。

乳癌高危險群除了家族有乳癌病史以外,生活及飲食習慣也是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關鍵。

哪一些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會導致乳癌入侵?

1) 習慣晚睡者 

現代人容易作息不正常且習慣晚睡,但有研究指出熬夜晚睡或是作息顛倒容易增加乳癌機率,熬夜會使生理時鐘混亂,若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容易使干擾荷爾蒙的生長節奏,抑制了「褪黑激素」,褪黑激素降低會促進雌激素的分泌;反而會大增乳腺癌的患病風險。

2) 飲酒過量

研...... 原文詳見:生活中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乳癌發生機率增加?!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每個月的經血顏色代表你的健康狀況!顏色越深越該注意!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人家說女生月事很重要,到底有多重要呢?!醫師指出「經血顏色、濃稠度」是可以看出身體狀況的。

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什麼經血顏色才算正常、異常、什麼情況下才需要看醫生。

1) 偏黑色

你的經血呈現黑色嗎?如果經血呈現又濃又黑的顏色,代表你的經血排出不順,在子宮內淤 積氧化後排出變為陳舊的血,看起來顏色就會比較黑。如果每個月顏色都沒改善,可能是子宮位置異常導致,建議可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 偏鮮紅色、深紅色

若經血呈現鮮紅、或是深紅色,則代表是健康正常的!鮮紅色則為經血排出正常,若略為深紅色就代表經血需要花比較長一些的時間才會排出體外。

3) 偏淡粉紅色

經血呈現粉紅色代表可能是子宮頸黏液與血液混合而成,使得經血變淡,要注 意的是經血淡可能是雌激素...... 原文詳見:每個月的經血顏色代表你的健康狀況!顏色越深越該注意!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一天沒喝酒渾身不對勁,小心你已經酒精成癮了!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上班族壓力大難免會借酒澆愁,但是小心酒是很容易上癮的飲品,多數酗酒者成癮過程都是逐漸增加酒量開始的,飲酒習慣得非常注意小心別成癮。

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酒精成癮患者呢?

檢視自己是否一旦停止喝酒或減少喝酒會出現「冒汗、噁心、顫抖、焦慮、坐立不安、幻覺、神智不清」者,極大機率你已對酒精成癮了,建議要找時間到醫療機構檢查或治療。

飲酒成癮患者飲酒習慣都是怎麼樣養成的?

過去飲酒成癮案例不少,曾經有位李先生經常跟三五好友喝酒作樂,每天一定要喝到爛醉才回家,甚至在家自己飲酒也不例外(一定要喝2~3罐的啤酒),

一天沒喝到酒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最後嚴重到連起床都想先喝一杯酒,長期下來導致他胃出血以及診斷出肝硬化。

長期飲酒到底會對我們的健康及生活帶來哪些風險呢?

1.肝病

酒精的乙醇對人體肝臟有毒性,會導肝臟受到嚴重的損傷。

2.腦損傷、嚴重記憶喪失

酒精會加快腦部退化萎縮的速度,輕者出現記憶力下降、思考力退化、嚴重影響記憶喪失。

3. 高血壓

長時間飲酒,會造成體內乙醇量升高,會干預脂肪代謝,使血中甘油三 酯及總膽固醇升高,導致高脂血症,促使血管彈性降低,導致血壓升高。

您還可以看更多>> 看到血壓計,血壓就直線上升?可能是「白袍高血壓」作祟!

4.增加家庭暴力、胎兒酒精症候群發生率

酒精會抑制前額葉的功能(主要控制自主意識、言語表達等),導致各種衝動行為直接被表現出來。

如何治療酒精成癮?

專家指出面對酒精患者,酒� �治療有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戒斷治療」,第二階段為「復發預防治療,亦即戒酒維持治療」,除了提供戒酒藥物也會針對個案心理治療,找出酗酒原因,才能從根本治療;藉由從「藥物」與「自我管理」雙重努力下達到保持滴酒不沾的狀態,才算是成功戒掉酒癮。

現在人壓力大的生活,說要滴酒不碰是不太可能的,那麼該如何正確的飲酒呢?

一般純酒精攝取量上限是男性:一天小於25克 ,女性:15克,所以說超過25克喝的量就是偏多了,除了喝酒的量要控制以外;喝的酒也要選擇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同時提醒飲酒不能空腹喝,容易傷胃,且吃點東西也能減少酒精的吸收,也不容易醉喔。




...... 原文詳見:一天沒喝酒渾身不對勁,小心你已經酒精成癮了!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為了拚事業長期久坐、壓力大,當心「慢性攝護腺發炎」找上你!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努力工作拚事業,身體健康往往是最重要的,奇美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謝昆霖表示:臨床上確實經常遇到青中年男性甚至女性,長期有頻尿、急尿、夜尿等現象,經過檢查後才發現是長期工作型態造成的慢性影響。

提到解尿症狀,一般人常以為只有女性比較容易有泌尿症狀的問題,那就錯了!對於男性來說該注意的是「攝護腺肥大」的問題,男性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會出現反覆的會陰以及下腹部疼痛症狀疼痛感加劇時,往往會伴隨解尿。

醫師提醒這就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慢性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慢性疼痛症候群」疾病,醫師建議的緩解方式:

1.避免久坐

2.減少生活壓力

3.溫水坐浴

2.藥物治療

3.物理性治療:如磁波椅、低能量體外震波

以下更整理了醫師表示下列的工作型態更是「慢性泌尿病」的危險� ��子:

危險因子(一) 工作壓力大且需要久坐工作型態者→「慢性攝護腺發炎」

開始出現症狀:解尿不順及下腹部會陰處悶痛

危險因子(二) 因無塵室或趕工而需要憋尿、減少飲水者→「下泌尿道排尿障礙」

開始 出現症狀:生頻尿、夜尿、急尿甚至尿不乾淨的感覺

危險因子(三) 需要輪班、長期上夜班、睡眠狀態不佳者→「男性睪固酮低下」

開始出現症狀:身體機能下降、容易疲倦、脾氣易怒、性慾降低、勃起功能障礙


◎ 現今上班族在高壓力、久坐型態、夜班的工作形態下,都需要意識到自己工作型態及可能帶來健康的危害,隨時保持好排尿習慣以及工作習慣,並接受定期的檢查,才能避免泌尿問題找上你喲。

女性泌尿問題 ◎可參考此篇文章>>婆媽止漏神器!尿失禁手術十個常見問題


...... 原文詳見:為了拚事業長期久坐、壓力大,當心「慢性攝護腺發炎」找上你!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疫情宅在家,卻老是手麻無力?原來是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骨科醫師 廖志祥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人宅在家,祈求減少外出,讓疫情能趨緩。70歲的退休老師施太太也一樣,為了讓家人減少外食,也降低出門機會,選擇在家自己揉麵團、做饅頭。

不過,最近她常常會突然手無力、掉東西,大拇指、食指、中指和部份無名指,老是感覺刺刺麻麻的。尤其半夜或剛睡醒時,手麻痛的感覺更嚴重,但把手甩一甩後,症狀又稍微好些,經醫師診斷後,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骨科醫師廖志祥解釋,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俗稱「滑鼠手」。當負責傳遞大拇指、食指、中指和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在經過「腕隧道」時,受到腫脹發炎的韌帶或肌腱壓迫...... 原文詳見:疫情宅在家,卻老是手麻無力?原來是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防疫刻不容緩!專家提醒,增強抗疫力,你該做的4件事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 林美秀院長
台灣疫情升溫,第三級防疫警戒更持續延長兩周!面對迅速惡化的疫情,人人自危!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注射疫苗、減少移動,如何從醫學證據尋求生活防疫手段,幫助自己與親友安然度過疫情,專家告訴你!

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表示,關於COVID-19病毒的訊息非常多,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名詞:「ACE2」。ACE2是細胞膜的受體,作用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然而,冠狀病毒會經由此通道,跑至細胞內繁殖。

人體的多個組織中,都含有ACE2接收器。根據《Science》統計,新冠病毒主要會攻擊人類的器官,包括呼吸道、心臟、� ��管、腎臟、大腦、腸胃道、肝臟
等,這些器官大多都擁有ACE2接收器。

如何有效提升免疫力,避免病毒入侵,林美秀提...... 原文詳見:防疫刻不容緩!專家提醒,增強抗疫力,你該做的4件事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女性飲食注意!!愛吃高熱量、高油脂小心誘發子宮肌瘤!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圖片設計/Kato

愛吃薯條、炸雞、油炸食物的女生要小心了,若長期頻繁地吃這些食物,醫學研究指出愛吃這些高熱量、高油脂的女性容易誘發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的良性腫瘤,調查中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為20%?50%,40至50女性歲發機率最高,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

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若你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更該注意!

愛吃油炸食物者-例如洋芋片、炸雞、鹽酥雞等,這些食物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在油炸時還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繁亂,務必注意。

愛吃高脂肪食物者-例如蹄膀、豬五花、雞睪丸,這些看似很補身體保養皮膚的食物,這些與動物生殖系統相關的食物,含有大量激素攝取得適量,不然會破壞體內雌激素以及黃體素的平...... 原文詳見:女性飲食注意!!愛吃高熱量、高油 脂小心誘發子宮肌瘤!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太凶猛 治療超前部署延長存活期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陳如頤    責任編輯/Mei
攝護腺癌是男人的常見癌症,因為發展病程比較緩慢,有「最友善的癌症」之稱。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治療,雖然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少數惡性度較大、癌症進展與轉移相當快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如何判斷是否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4大指標可作為惡性風險評估標準。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 臨床評估4大指標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洪晟鈞表示,攝護腺癌的診斷主要有:(1)肛門指診:可由觸診攝護腺的硬度,推測癌變的惡性程度;(2)病理切片: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是評估細胞分化成熟度的常見方法,依程度分為5級,分數越高的話惡性度越高;(3)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 原文詳見: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太凶猛 治療超前部署延長存活期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防疫宅在家】WFH最強伸展運動!居家上班久坐不動,讓肩頸、下背僵硬痠痛!瑜伽老師傳授1招助改善

...... 原文詳見:【防疫宅在家】WFH最強伸展運動!居家上班久坐不動,讓肩頸、下背僵硬痠痛!瑜伽老師傳授1招助改善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久咳好不了怎麼辦?醫教4招助解咳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醫師驚治嗽!」咳嗽成因百百種,有時只是常見小病,有時卻可能演變為重症。醫師提醒,一般性咳嗽若未妥善治療,有可能演變成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

咳嗽不醫,小心變成慢性咳嗽!


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醫師受訪表示,咳嗽是一種常見症狀,一般原因與感染、發炎有關,久未處理就會形成慢性感染和慢性發炎,因而導致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問題。

羅仕寬醫師說明,無論是發炎或感染,患者初期大多以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來表現,還能維持生活與正常,多數是病情經過兩三天後才開始出現咳嗽。

羅仕寬醫師提醒,不少人出現咳嗽時未及時處置,認為時間一長便能不藥而癒,這是形成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嚴重時連續咳嗽數周以上或更久,進而演變為不時發作的咳嗽以及夜咳...... 原文詳見:久咳好不了怎麼辦?醫教4招助解咳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別再用嘴巴呼吸!醫:長期易有4問題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用嘴巴呼吸,看起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其實長期用嘴巴呼吸可能引起身體各種問題,不僅容易生病,也影響會外觀,而其背後原因往往不只是因為「習慣」而已。

嘴巴呼吸容易生病、影響外觀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口腔健康,包括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口腔唾液主要協助吞嚥,經常開口呼吸口腔便容易乾燥、吞嚥不易,久了就如同未擦拭乾淨的桌面一樣,口腔中各種食物殘渣包括調味料等就容易滯留、發酵、發� �、滋生細菌,也就容易形成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問題。

除了口腔問題,用嘴巴呼吸也容易引起過敏等健康問題。洪暐傑醫師表示,鼻腔內的鼻毛、黏膜如同過濾網一般,可初步阻擋外...... 原文詳見:別再用嘴巴呼吸!醫:長期易有4問題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尿尿有泡泡是身體出問題?醫教7種尿液觀察身體狀態!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上完小便你會多看一眼,觀察一下尿液嗎?尿液的型態也和健康息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平常民眾小便後,建議可以多留意個幾眼,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有助初步了解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

從7種尿液看健康,泡泡多、有螞蟻免緊張


透明、淡黃色


程威銘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尿液的顏色多半為黃色系,透明、淡黃色為正常健康的尿液顏色,飲水較多� �喝茶、咖啡等利尿的飲品也較容易出現透明的尿液。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需多加留意,那就是水明明沒有喝很多,尿液卻一直都是透明的狀態,且尿量較多也較為頻繁,可能有尿崩症的疑慮,應檢查確認為佳。

深黃色


一樣為黃色系,顏色較深時,往往代表著身體正呈現缺水、脫水、中暑的...... 原文詳見:尿尿有泡泡是身體出問題?醫教7種尿液觀察身體狀態!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鼻竇炎未注意,竟差點失明!醫師提醒5症狀快就醫!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 吳秉昇
13歲的楊同學,因為鼻子過敏,長期飽受鼻塞所苦。因為習慣天天鼻塞,不以為意,日前,因右眼疼痛至眼科就診,判定為結膜炎。不料用藥後,並無改善。幾日後,甚至出現右眼腫脹,伴有發紅、頭痛、高燒等症狀,赴院急診。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吳秉昇隨即照會眼科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右眼球轉動異常,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篩竇鼻竇炎擴散至眼窩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膿瘍壓迫到控制眼球活動的肌肉,造成眼球轉動受阻。

若持續惡化恐失明,甚至危急生命。考量到未成年患者全身麻醉的風險,收治醫師緊急替楊同學施打強度抗生素治療,並入院密切觀察;10天後順利出院,轉以口服藥物治療;一周後完全消腫,恢復健康,視力未受影響。

牙齒敏感、蛀牙,除了養成正確刷牙習慣,該如何適當地選擇牙膏成份?!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專案組  圖片設計/Kato

許多消費者都認為含氟牙膏具有防齲齒、抗敏感的功用,仰賴含氟牙膏來達到降低敏感、防齲齒的作用,但濫用過量的含氟牙膏不僅無法達到目的,還很可能帶給身體意想不到的危害。

(一)為什麼你的牙齒會感到敏感?

敏感性牙齒其實不是牙齒過敏,而是牙齒受損引起的,以健康的牙齒來說,牙本質是被琺瑯質及牙齦包住保護住的;但不健康的牙齒,外層的琺瑯質因為受損、牙齦萎縮而造成內層的牙本質外露,進而導 致牙本質小管內的神經很容易受到冷熱交替的影響,產生酸痛感,這就是牙齒感到特別敏感的原因,因此再造琺瑯質、重建琺瑯層才是改善牙齒各項問題的治本方法。

牙齒敏感、蛀牙,除了養成正確刷牙習慣,該如何適當地選擇牙膏成份?!

(二)常見的牙齒敏感的問題有哪些?

1.齲齒(蛀牙)

平常我們口腔中就含有細菌、食物殘渣、口水組成牙菌斑及牙結石,而牙菌斑及牙結石中的細菌會將糖轉化為酸,會侵蝕牙...... 原文詳見:牙齒敏感、蛀牙,除了養成正確刷牙習慣,該如何適當地選擇牙膏成份?!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牙周病治療後,可能再次復發??專家提醒1動作不可少!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 林玫吟
55歲的陳太太(化名),因右上後牙的牙齦腫痛、牙齒微搖、咀嚼疼痛至醫院牙科求診。經檢查後,發現陳太太在3年前完成全口牙周病治療後,並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導致右上後牙牙周病再犯。經牙周清創與牙根整平深部治療後,順利恢復牙周健康狀態。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牙周病盛行率高達90%。牙周病為慢性疾病,臨床症狀並不明顯,除非急性發炎時引起牙齦腫痛,或經由定期牙齒檢查,才會被診斷出來。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表示,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若口腔衛生欠佳,牙菌斑長期累積在牙齦周邊,而細菌便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炎並導致破壞。

牙周病通常伴隨牙周囊袋加深與齒槽骨...... 原文詳見:牙周病治療後,可能再次復發??專家提醒1動作不可少!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別讓青光眼偷走視力!眼科醫師建議,新冠肺炎期間此事不可省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振興眼科部主治醫師 許粹剛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除了造成醫療量能超載,也讓許多應該定期回診的患者,對於「上醫院」這件事卻步不前。但對於青光眼病友,沒有定期回診,恐讓青光眼悄悄地偷走視力!

振興眼科部主治醫師許粹剛表示,在眼科診療路上,常常因為病人對於疾病早期徵兆的輕忽,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讓醫師格外惋惜。青光眼就是一個常見卻很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所以稱之為「視力小偷」!

他分享,曾收治一位46歲的少婦,患者來診間,主訴自己約20年前做了近視雷射手術,術前近視度數約800度,術後視力也恢復很好,但 最近這1、2年覺得看東西不清楚。

她說:「看遠看近都不清楚,而且最近嚴重到終於決定要去配一付眼鏡改善視力,但最糟的是,配了眼鏡後,還是看...... 原文詳見:別讓青光眼偷走視力!眼科醫師建議,新冠肺炎期間此事不可省略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胸部大容易罹患乳癌?小胸機率低?醫師來解答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 沈彥君
45歲的楊小姐,大約每2~3年會依照預算為身體各部位輪流安排局部的自費高階影像檢查。但因為自覺胸部不大,乳房發生病變機率應該很小;洗澡時也會簡單做觸摸檢查,未曾發現異狀,因而遲遲未替乳房健康做進一步篩檢。

近期,在醫生提醒年齡已到乳癌好發年齡,應安排乳房篩檢。透過乳房X光檢查,觀察到有一處形狀不規則、鈣化點小且僅在局部集中的異常病灶,後續接受切片病理檢驗,確診罹患乳癌。慶幸的是,乳癌僅發展在第零期就被發現。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不少人認為胸部大的女性,乳房� �生病變的機率比較高,而楊小姐也不例外,有這樣的錯誤觀念。「乳癌」是國內女性的頭號公敵,所有女性都應該積極主動關心乳房健康狀態,定期安排篩檢。

她進一步解釋,罹患乳癌的可能因素與胸部尺寸並無太大關係,若非要說大胸女性有較高罹患乳癌的機率,其背後真實原因可能是「肥胖」。因肥胖導致體態豐腴、乳房變大,就可能導致乳癌罹患風險增加。

研究指出,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罹患乳癌風險。當婦女BMI數值>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17%;BMI>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37%;BMI>35,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近60%。她建議所有女性應維持健康體態(18.5≦BMI<24)。
 
沈彥君提醒,台灣女性乳癌患者較歐美,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以上女性每年應安排一次乳房影像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動態磁振造影等,增加乳癌偵測率,才能夠把握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機會。
...... 原文詳見:胸部大容易罹患乳癌?小胸機率低?醫師來解答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後背包老是揹得腰痠背痛,原來都是挑錯款式!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骨科醫師 廖志祥
後背包是許多人外出的好幫手,白天揹著筆電上班、晚上帶著運動服上健身房、假日帶孩子出門…,後背包不但容量大,還能空出雙手做其他事,非常實用;加上雙肩負重設計,避免可能的身體歪斜問題。

骨科醫師廖志祥表示,使用雙肩後背包相較於單肩側背包,對於骨骼、肌肉的傷害較小,但如果背久了,去感覺到腰痠背痛等不適,他提醒,也許是背包款式挑錯囉!

想要挑一個適合的後背包,廖志祥建議,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背包重量低於體重的15%


很多人出門,習慣將所有東西,不管用不用得到,全部塞進包包,讓包包變得異常沉重。因此,常會聽到有人說:「你的包,重的像顆石頭」,真的所言不假。

廖志祥建議,背包的重量應低於體重的15%。因...... 原文詳見:後背包老是揹得腰痠背痛,原來都是挑錯款式!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手麻常見3大問題!小心骨刺壓迫神經,超過一周速就醫!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手麻是非常常見的症狀,相信不少人出現手麻情況時,大多心理都會想「我的手怎麼了?」,事實上問題出在手部的比例並不算高,相較之下多是頸部神經出現問題,佔最主要的神經壓迫原因8成。究竟哪些原因會引起手麻?為何這麼常見?又該如何改善?

手麻最常見3大問題,小心骨刺壓迫神經!


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指出,手麻約有9成的比例是出自神經壓迫,導致人體的知覺無法正常地傳遞、造成麻木,往往出自於長期駝背、烏龜脖等不良姿勢,使得肌肉太緊繃夾到神經所致。另外也包括了 長期姿勢不良等原因形成骨刺,造成的骨刺壓迫,或是神經沾黏等問題。其他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營養不良、肌肉問題等原因也會引起手麻,約佔1成。

因神經壓迫所起的手麻,約有8成問...... 原文詳見:手麻常見3大問題!小心骨刺壓迫神經,超過一周速就醫!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疫情風暴好焦慮怎麼辦?身心科醫師分享一招恢復平靜與幸福感

作者:章秉純 醫師

疫情緊張,人心惶惶。「焦慮,是對未來的恐懼。」原本就充滿焦慮的身心科門診,氣氛也變得更惶惶不安。

兩週前,沒有人想得到今天會是現在這個情況。下午門診,我看著三年前還會在夜市暴衝的妹妹,抹著汗水熟練地用著高中線上上課系統。三年前,又有誰能想得到未來會有眼前這個綜合——進步的驚喜、動盪的疑懼、知足的幸福——這樣複雜感受的畫面呢?

身心科看的是人心的矛盾;鏡頭拉遠,看到的是更巨大的矛盾。每� ��都在想著要如何把因極端而痛苦的心靈,再往中間拉近一點。有因失去父母而悲傷的孩子;也有受父母過度控制折磨的孩子。有放縱自己而反覆招致悲慘境遇的孩子;也有過度嚴格要求自己而崩潰求死的孩子。過度擔憂,表現不好,惶惶終日;過度放縱,表現更差,日子難過。與任何疾病一樣,都是失去平衡陷入惡性循環。醫師的任務,就是把你從這個循環中拉出來。

愛,也是一個難題。情感是一種能量,想要多少?給的起多少...... 原文詳見:疫情風暴好焦慮怎麼辦?身心科醫師分享一招恢復平靜與幸福感

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